一年前大一的时候就萌生了“寻找中华文脉”主题旅游路线的计划,碍于琐事与学业,这个计划迟迟没有开始。又因为这个学期的学业负担有所减弱,在为自己平淡乏味的大一生活感到扼腕叹息同时,终于能够开始行万里路、遍访文化发展之处。这篇博客纪念此行第一站:炎帝故里——宝鸡。
旅行随记
宝鸡的城市氛围很慢,但很和谐。路过一个公园看到大爷大妈们三五成群,或随性演奏,或相伴起舞,遂随手拍摄几张:
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 如果没有对抗战时期历史或相关遗迹有纯粹、强烈的兴趣与热爱的话不推荐去。50块钱的门票但是内容很少,应该是有很大一部分还在建造施工;一共三座一层的建筑,游览一圈用时不会超过2小时。
宝鸡有两条著名的古街,其中西府老街我认为是保存得最好、小吃店最正宗、最具复古风味的。到达西府老街时正是中午饭点,街边色香味俱全的小吃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,一碗裤带面、一碗酸辣粉、一碗豆花下肚,酣畅淋漓,好不快哉:
离西府老街不远的炎帝祠。华夏起源,炎帝故里,中华文明从此始。
下午时分到达青铜博物馆附近,穿过一片商业区可见街边正举行秦腔表演。宝鸡是西府秦腔的发源地。秦腔与其他一众戏剧剧种都不相同,听起来粗犷、豪放,演员动作同样恰到好处,引人入胜:
国家青铜博物馆依地势而建,还没到博物馆脚下就能看到一个直径百米的石鼓形建筑,相当壮观:
“郁郁乎文哉,吾从周”,周朝半璧辉煌尽在此处。
宅兹中国,何以为尊。第一次铭文中出现“中国”二字的文物便是这件大名鼎鼎的“何尊”:
宝鸡的青铜博物馆绝对值得一去,其中数不胜数的周朝王器属实令人目不暇接。
看过布满锈蚀的青铜器,走过遍地帝王将相坟冢的三秦大地,感受过河流近干、泥沙俱下、黄沙扑面的渭水河畔,今日方知何为“伤心秦汉经行处,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”。